贝壳创始人患癌去世,Nature子刊再发癌症疗法新突破!成功率从20%提高到75%?

2021-05-24 00:00 生物谷

2021年5月20日,贝壳找房发布讣告,其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病意外恶化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据内部消息,左晖死因为肺癌。

图片

源自百度新闻头条咨讯,5月20日贝壳董事长因肺癌去世

作为人类疾病史上最大的梦魇之一,癌症因其复杂性和难治愈性向来被称为“万病之王”。不论贫穷富有,在其夺取人类生命时皆一视同仁。
近年来,为了攻克癌症在人类健康领域所造成的影响,众多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癌症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2013年,在美国肿瘤学年会(业内称为ASCO)上,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而大放异彩,成为了那届年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同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的“Science”杂志,不约而同地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评为了该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突破之首”。
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对这种免疫疗法产生反应。例如,在黑色素瘤患者中只有20%的患者有几率可以治愈。
为何许多免疫应答反应不佳的一个解释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依赖于机体启动免疫应答,然后这种药物会延长免疫应答。如果人体无法将其肿瘤细胞识别为异物,则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没有免疫细胞可以发挥作用。
因此,如何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现有免疫治疗药物的效用便变得十分重要。
近日,康斯坦茨大学免疫学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LGA-particle vaccine carrying TLR3/RIG-I ligand Riboxxim synergizes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for effective anti-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一种新的癌症疫苗可以增强现有免疫疗法药物的积极作用,将治疗成功率从20%提高到75%。

图片

图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244-3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研究出了一种癌症疫苗:“Riboxxim”。这种基于微粒的癌症疫苗使用的是已获批准用于人体的免疫刺激剂,可以启动患者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其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的T细胞反应,从而促进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物发挥效用。

图片

含有卵石蛋白(OVA)和复羧肟的纳米或微米大小的PLGA颗粒是用于疫苗接种的有效的疫苗输送系统,微粒疫苗中包含肿瘤蛋白和Riboxxim分子

该团队创造了尺寸为1微米(或0.001毫米)的颗粒,其中包括一种肿瘤蛋白和Riboxxim,Riboxxim是引发免疫系统启动反应的一种分子,由德国德累斯顿的Riboxx Pharmaceuticals公司生产。通过在微粒中包含有肿瘤蛋白和Riboxxim分子并注射入实验小鼠中。在接种这种微粒疫苗后,实验小鼠产生了明显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在8周后仍然可以检测到。

图片图片

Riboxxim微粒疫苗能够有效诱导CD8+ T细胞增殖,增加抗肿瘤免疫反应

然而,由于机体免疫反应的自然下调,在接种微粒疫苗30天后,小鼠体内的肿瘤会逐渐恢复。因此,为了彻底杀死肿瘤细胞,研究人员将微粒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这一联合疗法表现出更强的治疗效果,小鼠肿瘤也随之被清除。
研究团队对该疫苗针对多种癌症蛋白片段进行了测试,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在小鼠中获得了针对所有这些抗原片段的强细胞免疫应答,这表明该新方法可能适用于多种癌症。
然而,由于人体免疫反应的自然下调,团队在研究中发现,接种疫苗后30天,肿瘤逐渐复发。但是,如果将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则治疗效果会持续,并且肿瘤会被消除。
对此,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Dennis Horvath教授和Julia Koerner教授表示:“我们能够制定一种临床上可应用的癌症免疫疗法,与常规免疫疗法相辅相成。”Horvath是康斯坦茨大学(CASCB)集体行为高级研究卓越集群中心的一名博士生。他还使用这种疫苗接种方法来研究社会应激对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测试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是否会限制免疫疗法的治疗成功。

图片

CTLA-4微粒疫苗阻断增强了使用PLGA-MP的癌症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使肿瘤生长迟缓和延长生存率。

基于这项研究的发现,研究人员建议将这些有希望的结果转化为临床应用。Groettrup说:“这可能对某些类型的癌症的免疫治疗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
目前,该研究团队的荷兰项目合作伙伴正在第一个小型1期临床试验中对这项研究中开发的治疗概念进行测试,期望该疗法在人类临床应用中能够取得同样令人惊喜的表现。

随着科学家对于癌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率也会大大提升,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研究结果的临床运用。



Copyright ©百暨基因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粤ICP备17150518号-1